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领域科学家,标志着被誉为“21世纪关键材料”的MOFs材料已加速迈入商业化阶段;
中油气候投资管理的OGCI昆仑气候投资基金2023年战略投资国内MOFs产业领军企业蓝壳洁能,占领全球CCUS 技术创新制高点,加速推动油气行业脱碳进程;
中油气候投资充分发挥“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创业投资优势,深度挖掘颠覆性脱碳技术,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该奖项授予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三位奠基人——日本科学家北川进(Susumu Kitagawa)、英国科学家理查德·罗布森(Richard Robson),以及美国科学家奥马尔·M·亚吉(Omar M. Yaghi)。这一奖项不仅是对三位科学家数十年潜心研究的最高肯定,同时标志全球科学界与产业界达成对MOFs巨大潜力的共识。
来源:诺贝尔官网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是金属离子(节点)与有机分子(连杆)通过配位键自组装成的结晶多孔材料,堪称原子级 “乐高积木”。 其核心优势有两点:一是拥有超高比表面积与可精准调控的孔隙,分子可以在其中自由进出;二是具备可编程性,通过更换不同的金属节点和有机连杆,可以定制出适配不同应用场景的功能材料。
MOFs含有柔性的分子构建块,可以创造出一种柔韧的材料用于气体分离(来源:瑞典皇家科学院)
在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宣布仪式上,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海纳·林克(Heiner Linke)评价道,MOFs拥有“巨大的应用潜能”,能够开启“量身定制功能材料的全新时代”。这一评价点明了MOFs的革命性意义——它让化学家首次能够系统地设计并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三维多孔网络。MOFs材料在二氧化碳捕集、气体分离与储存、空气捕水、稀贵金属分离等领域展现出革命性应用潜力,已渗透至生产生活关键场景,成为解决全球气候挑战的“利器”。
2025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习近平主席指出,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同时,他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
2015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加入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该组织汇集了全球12家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旨在领导整个油气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加快采取行动,实现符合《巴黎协定》的减排目标。集团公司戴厚良董事长于2021年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作为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在中国唯一成员企业的作用,深度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与其他国际能源公司携手合作,实现油气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在此背景下,中国石油、CI、海南自贸区基金于2022年与合作成立OGCI 昆仑气候投资基金(简称CCI基金),基金以实现减排影响力为目标,重点投资温室气体减排领域的创新技术及商业模式。作为专注于脱碳前沿领域的战略投资基金,自成立伊始,CCI基金即开始全面挖掘国内领先的气候科技公司,蓝壳洁能于2022年初进入基金投资视野。
基金投资团队面对处于萌芽期的MOFs技术,以科学技术第一性原理为起点,深度调研MOFs材料在国内科研机构的研发进展、合成路径、关键技术瓶颈。同时锚定MOFs产业应用终极问题:技术的成本竞争力,详细测算各个产业环节的成本,绘制技术成本学习曲线。通过比较国外投资机构在MOFs材料领域的案例分析,建立一个完整投资评估模型。
蓝壳洁能凭借自主知识产权的MOFs材料合成技术,全球首创的浆液法气体分离工艺最终获得了CCI基金认可,CCI基金于2023年完成对蓝壳洁能的战略投资。经过2年多的发展,公司已经建成业界合成效率最优、环境友好的百吨级MOFs材料工业合成装置,实现了MOFs材料制备成本的数量级下降,为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扫清障碍。公司开发的多款MOFs材料具备吸附容量大、选择性高、解吸温度低的优势,应用于油田伴生气脱碳、天然气乙烷分离、炼厂制氢中变气碳捕集等多个高价值场景。同时其采用浆液法吸收解析工艺,依托成熟的化工装备供应链和智能化运营技术,极大降低气体分离装置的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
2023年底蓝壳洁能携手新疆油田、昆仑信托建成国内首套MOFs碳捕集与利用设施——风城油田作业区超稠油开采伴生气综合资源化利用项目,截至2025年9月底,累计处理油田伴生气3200万立方米,利用65℃工业余热进行气体解析,实现吨CO2捕集能耗≤1.0GJ的骄人成绩。该项目运营过程中,蓝壳洁能成功解决了气体组分复杂、气量波动大等工程挑战,安全稳定运行超过20个月,实现了高效的碳捕集与甲烷回收。蓝壳洁能MOFs 碳捕集技术已经占领CCUS技术的制高点,为全球油气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开辟新路径。
风城油田作业区超稠油开采伴生气综合资源化利用项目,现为全球最大单体MOFs碳捕集工程
奥马尔·M·亚吉教授在今年初接受专访时谈到“实验室中的突破性发现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弥合科学创新与现实世界应用之间的差距”,“市场需求不仅推动产品设计的创新,还将推动生产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和可扩展性的创新。如果足够多的人看到它的价值,最初看似昂贵和遥不可及的东西就能随处可得”。
蓝壳洁能MOFs碳捕集技术立足于满足CCUS产业发展需求,借助CCI基金产业背景优势,正迈入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
中油气候投资作为专业脱碳技术投资机构,将充分发挥“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创业投资优势,在MOFs材料荣膺诺奖时刻,继续深度挖掘颠覆性脱碳技术,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持续贡献力量。